发布时间:2024-06-17 文章访问量:
作者:
6月的三一工学院校园里,阳光明媚,春光正好。上午的正课时间,本该是在教室里上《机械设计基础》专业理论的学生,却出现在了操场上。在跑道南端的锻炼器械场地上,工程机械学院23级的同学们对着平常锻炼使用的一些健身器材指指点点,不时的操作摆动一下,又拿出《机械设计基础》课本从中翻找对照起来。
“这应该是曲柄摇杆机构,以前也在这里玩过,没想到它还能和我们的《机械设计基础》知识联系起来!”陈康同学恍然大悟的说。
在实训场地,伍锡军同学指着挖掘机和吊臂兴奋地说:“原来这些工程机械表面上千差万别,其实背后都是应用了曲柄摇块机构的原理啊……”
以上是三一工学院三教改革的一个剪影。去年以来,学校开展三教改革活动,鼓励教师们以“教法、教材和教具”的创新和改革为抓手,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。
针对过往课堂上,“老师讲学生听”的传统模式,全校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摸索、改革和创新,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。
以工程机械学院的《机械设计基础》为例,这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。在以往的教学实施中,由于课程涉及众多机构、传动和联接专业理论知识,而且机械理论枯燥抽象,很多同学没兴趣、不爱听课、听不懂。机电系付煜清、潘沙及课程组几位老师积极响应学校三教改革号召,多次开展集体备课、教学研讨,先后完成了智慧教室建设,项目化任务式教材编写,开发与知识点相对应的趣味教具,改进教学方法,打破理论授课中“理论满堂灌输”的传统做法,提高学生们对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,用理论分析、总结、指导和提高实践,实现“理论→实践→理论”循环的螺旋式上升。
教学实施中,采用项目化任务式教学,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中每种机构、传动和联接的教学,不再以教授某项理论和知识为出发点,而是以完成“某个包含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机构模型制作”任务为切入,在组装和制作的动手过程中,老师给予指导,将理论和相关知识点融合进去,把枯燥抽象的机械理论“实物化”为各种具体的机构和模型。
通过划分小组组装、拍摄、制作讲解PPT等环节,不再是坐着被动听讲,让学生在理论课上“动起来”。动手-自己组装制作机构模型,提高学习兴趣;动脑-对实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,获得表象下更深入的认识,通过思考获得总结和提高;动嘴-把所做和所思考分析成果的做成PPT,进行讲解和交流,在讨论中,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,也加深了对理论的掌握和实物的认知。
不一样的课堂,不一样的教学,“活起来”的理论课正在进行中!
图/文:潘沙
审核:胡军林